第08版:民间文化 上一版 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
母亲的箴言

■ 杉 柠 (江苏)

人到中年,经历了生活的风风雨雨,常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起母亲的叮咛嘱咐,心头升起融融暖意。回首往昔,母亲对我说过的三句智慧之语深深驻扎在我心里,影响了我的人生路。

“不要畏难,慢慢来。”这是我上幼儿园第一年时,母亲对我说的话。

我是六岁上的幼儿园,那时农村的幼儿园不像如今要根据年龄分小班大班,更没有什么幼小衔接,我们只上一年幼儿园便开始读小学。开学初始,老师在黑板上讲拼音和数学,对于同龄孩子中月份最小的我来说犹如天书。我那时坐的位置靠后,听不清也听不懂老师讲的内容,更是无法将那些知识融入到我的世界中,为此我常在放学后无措地哭泣。记忆中,母亲几乎每晚都拉着脸上挂着泪珠的我去同学家问作业。夜晚,昏黄的煤油灯下,母亲安慰我:“不要畏难,慢慢来。”她一遍遍地教我写“a、o、e”,教我握着那不听使唤的铅笔,描着田字格上那被泪水浸湿的方块字。写完了字,拿家里的水果做例子给我讲数学计算题。就这样持续了半年,我才终于从上学的恐惧情绪中解放出来。

“出门在外,凡事让一点。”这是在我考上了外省的大学,背上双肩包准备远行时,母亲的叮嘱。

母亲这一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,成为我此后为人处世的准则与指引。生活里,与人有矛盾、冲突时我都会礼让三分,不喜与人争个面红耳赤,伤了和气。大学里,我和同学们凡事都有商有量,遇事总能和平解决。即使偶尔有些小摩擦,但在我“让一让”时,对方也“笑一笑”就过去了,因此我的人缘也不错。记忆中,有一次我因为校外勤工俭学遇到骗子,还是曾经与我有过小摩擦的同学帮我识破了骗局。身在离家乡千里之外的我,那时真正懂得了母亲那句“让一点”的良苦用心。四年的求学生涯结束时,我和同学们还在校园里合种了一棵“姐妹树”,以此纪念我们纯真的友情。

“甘蔗不会两头甜。”这是我成家后遇到家庭与工作难以平衡,心事重重、踌躇不前,常常不知如何是好时母亲的谆谆教诲。

人到中年,一边想上进,一边又被家庭琐碎牵绊,常常在各种焦头烂额中挣扎徘徊。每当心中升起懈怠之情或是有“这山望着那山高”之类不切实际的想法时,母亲的话语犹如警钟又犹如哲学家的思辨之语将我从幻想拉回现实。“甘蔗不会两头甜”,让我学会知足常乐,多看到自己拥有的幸福,保持脚踏实地的初心和坚守。母亲的话,让我知道人要学会以辩证的眼光去看待事物,客观全面地丰富自己的认知。想到这,我就会暗暗地笑道:母亲是位庄稼人,说出来的话总有大自然的味道,纯真、质朴又接地气,关键是能说到我心坎里。

光阴荏苒,转眼我已至不惑之年。母亲的“智慧箴言”时而如夏日清风拂过我的心头,让我舒爽惬意;时而又如一盏明灯为我照亮前行的方向,使我明晰幸福的真谛。

版权所有 ©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.cn 晋ICP备12007816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