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版:民间文化 上一版   
上一篇

疏山怀古

■ 陈振寿 (江西)

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东部山高林密,百十里深谷峰峦如聚,波涛如怒;西部平原蜿蜒流淌着一条抚河,河之滨疏山仄卧,山腰藏古寺——疏山寺。因为近在咫尺,以为随时可去观赏,反而错过了一次次机会,对于疏山,我已经“阔别”很久了。今年孟夏,我读古诗“弃我去者,昨日之日不可留;乱我心者,今日之日多烦忧”,莫名伤感,遂决计到疏山一游。

茫茫林木张开健美的臂膀,几只不知名的小鸟,子弹般穿梭来去。四周静谧异常,偶尔才听到一两声雉鸠的鸣叫,音含浑而韵远,真是“鸟鸣山更幽”。

中国的山壑,大都蕴藏着丰厚的文化,小小的疏山也由于古代文化的浸润而韵致无穷,摇曳生姿。穿行在曲折的山路上,只见花是常见的花,草是常见的草,然而,由于曾巩、陆象山、汤显祖等文化巨子对疏山的朝谒,千余年来厚重的文化积淀,眼前的一切似乎生动起来,有了灵性,有了韵味,觉得草木玲珑,花儿惹人怜。

疏山小巧得可爱,绕点将台、桴鼓峰,不经意间,我已然登上了最高峰。脚下群山清秀,天然丽质,宛若水乡的女子。走进一览亭,迎着抚河上吹来的爽风,西眺抚河长流乃及远,俯瞰农田散布而成广,于静默中,极目万里,思接千载,神游古今。

遭弹劾罢职的放翁踽踽而来。这位豪迈的陆游,曾经“金戈铁马,气吞万里如虎”指挥宋军抗金,力主收复中原,报效祖国。然而,奸臣当权,主和不主战,使得他慨叹“公卿有党排宗泽,帷幄无人用岳飞”“诸公尚守和亲策,志士虚捐少壮年”。陆游的诗篇,简直是当时政治的晴雨表,也是他光辉人格的写照。

陆游终于告老还乡了。南宋朝廷在排斥掉一个个爱国赤子后终于灭亡。然而,陆游还活着。他虽然忠而见弃,报国无门,但他的爱国情怀深深激励着南宋将士,也濡染了一代代炎黄子孙。今天,当我读到“位卑未敢忘忧国”时,仍觉得振聋发聩,触摸到一颗赤诚之心的跳动。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,有多少个报国无门的陆游啊!

冥思中,峨冠博带的范仲淹飘然而至,朗声高吟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。”一代名臣,因倡导新政而遭贬,却“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”,忧乐关情,心系天下,需要多么宽广的胸襟啊!中国的历史,由于他们的出现而令人荡涤心怀。

我不由得想到自己,束缚于名缰利锁,沉溺于自我天地,总感叹自己功不成、名不就,别有一番压抑在心头。两相比较,我是多么的浅陋、自私啊!

再观疏山,千百年来,它默默地在这个偏僻之地蜗居,不为任何名利所诱惑,也从不献媚于世。唯其如此,疏山虽不被世人所重,却被白云长老所看中,方有这千年之寺。这是疏山之幸呢,还是不幸?低首问山山不语。

人生如旅,来去匆匆,唯有宇宙永恒。古往今来,多少王侯成荒冢,几页诗书留余香。其实,人生并非定要高官厚爵,显赫扬名,生命的美丽常常只在于过程,结果反倒居次。此时,我想起了疏山寺大门两侧的对联:野渡无人流水急,疏山有主白云闲。这就是禅吗?当我登临疏山之巅的一刹那,我曾自豪地认为征服了它,然而我征服了吗?大山无语,草木无言,此中真意,有谁领会得来?

疏山顶上沙石多,沃土少,然而,青松、翠柏并不因环境的恶劣而颓唐,依旧茁壮挺拔,依旧生机勃勃。这,就是疏山的风格啊!

版权所有 ©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.cn 晋ICP备12007816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