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8版:民间文化 上一版   
上一篇 下一篇

读书有味聊忘老

■ 王同举 (广东)

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、史学家、政治家,学识渊博,涉猎甚广,他一生酷爱读书,即便年老体衰,勤读不怠的态度从未改变。他写下了许多有关读书的诗句,既有“读书有味聊忘老,赋禄无多亦代耕”,又有“读书不放一字过,闭户忽惊双鬓秋”。陆游晚年闲居乡里,潜心读书,埋头治学,时光在书页间飞逝,不知不觉中,双鬓已染霜华。

在我儿时的记忆里,外公也酷爱读书。

外公早年做过私塾先生,是那时村里为数不多的文化人。他年轻时外出闯荡过一阵子,走过很多地方,虽然没闯出什么成就,但眼界自与寻常乡下人有所不同。等到年纪稍大,外公选择了回乡务农,安安分分地伺候几亩地,终日里与泥土打交道,一旦稍有闲暇,立即捧起书来读。

那时候的乡下,纸质读物非常少。除了线装版大部头、包种子用的旧报纸、母亲用于打鞋样的旧杂志,只要是可读之物,都会被外公拿去品读一番。

外公平常所读的书以通俗演义小说为主,也有历史传记类、民俗文化类等,这些书基本上都是从邻近村子的书友处借来的,扉页大多残缺破损,书页泛黄,少不了折痕和污渍。即便是这样,外公依然爱不释手。

记得有一次,外公借得一本《西汉演义》,发现书中部分页码已缺失。他四处打探,得知邻近镇子有位书友收藏了这本书。外公非常渴望能读完整本书,于是揣上几斤自制的茶叶,步行十几里路去了一趟书友家。书友被外公的真诚打动,答应暂借几日。拿到书后,外公非常开心,宝贝似的捧着读了好几天。

为了方便读书,外公自制了一把专用竹椅,椅子两侧各有一个特制的框架,可以用来摆放茶杯和书。老屋前有一棵柚子树,外公把竹椅摆放在树下,沏上一壶茶,拿上书本一看就是几个小时。冬日冷,他在竹椅底下搁一个小火盆,膝头裹上一层层厚厚的棉布。夏天多蚊,他一边摇扇驱蚊,一边翻阅书本,偶尔抬起头,品一口茶。蒲扇轻摇,茶香袅袅,阳光落在书页上,心灵在文字间穿行,树下读书的时光,静谧而美好。

我时常被外公静心读书的样子打动。书中到底有什么神奇的东西,能让外公忘却劳累和不堪,使得他在清苦的岁月里找到人生的乐趣?在好奇心的驱使下,我也开始了阅读。

后来,因忙于生计,我曾一度放弃了阅读。等到我重拾书本时,已年届半百。随着生活阅历的积累,再看书时,书中的故事已不再单纯是别人的人生经历,还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

“热爱可抵岁月漫长。”醉心于阅读,皆因阅读是人生中最温情的陪伴。通过阅读,我从文字中感受到了最真诚的心灵慰藉;沉浸于阅读的快乐中,我不再纠结于时光的流逝,忘了老之将至,纵岁月蹉跎,也能坦然面对。我不再似以往那般浮躁,内心多了一份从容与安宁。

《苕溪渔隐丛话》中有这样一句话:“世传杜诗能除疾,此未必然。盖其辞意典雅,读之者悦然,不觉沉疴之去体也。”大意是说,读书能让人去除抑郁,心境开阔,精神愉悦,从而达到祛病强身的功效。如今,人人讲究养生,而养生重在养精气神。通过读书“养浩然之气”,使得内心坦荡,身心愉悦,实不失为养生之道。

版权所有 ©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.cn 晋ICP备12007816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