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聂顺荣 (云南)
元宵节的夜晚,华灯初上,绚丽的花灯与奇妙的灯联交相辉映。在这热闹非凡的节日里,灯联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,更藏着许多妙趣横生的故事。
北宋时,王安石赴京赶考,正值元宵节路过小镇。一盏制作精美的走马灯吸引了他,灯上写着:“走马灯,灯走马,灯熄马停步”。王安石眉头紧皱,在灯下来回踱步,苦思冥想许久,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,只好无奈地将其记在心里。殿试时,考官以飞虎旗出题:“飞虎旗,旗飞虎,旗卷虎藏身”。王安石眼睛一亮,瞬间回想起那盏走马灯,下联几乎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,顺利通过殿试。返乡时他又路过小镇,赶忙找到那户人家告知下联。主人家一听,眼中满是赞赏,见他才学出众,谈吐不凡,当下便决定将女儿许配给他,一幅灯联成就科举与姻缘的双重佳话。
明朝元宵佳节,才子唐伯虎与祝枝山出游赏灯。祝枝山看到一盏花灯上的回文联“画上荷花和尚画”,正读反读读音相同,他摩挲着下巴,在花灯周围绕了好几圈,嘴里念念有词,可就是想不出合适的下联。唐伯虎则一脸轻松,双手背在身后,悠然地环顾四周,突然眼睛定格在街边的一家字画店,灵感涌上心头,对出“书临汉帖翰林书”。周围的百姓们一听,纷纷竖起大拇指,赞不绝口,这灯联也成了佳话。
从前有个村庄办元宵节花灯会,教书先生在花灯上挂出上联:“元宵花灯,灯映元宵,元宵美景惹人醉”。村民们围聚在花灯下,有的眉头紧锁,有的交头接耳,议论纷纷,可许久都无人能对。这时,一位劳作归来的年轻农夫路过,他听闻上联,放下手中的农具,抬头望向远处刚刚翻整过的农田,沉思片刻,大声对出: “春耕犁铧,铧翻春耕,春耕希望满人间”。村民们先是一愣,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,都夸赞他虽然整日劳作,却也才思敏捷。
清代元宵节,乾隆皇帝带着纪晓岚等大臣赏灯。乾隆看到八角灯,出上联:“八方桥,桥八方,站在八方桥上观八方,八方,八方,八八方”。晓岚微微低头,手指轻轻敲击着扇骨,不过眨眼间,便对道:“万岁爷,爷万岁,跪倒万岁爷前呼万岁,万岁,万岁,万万岁”。乾隆听后,脸上笑意盈盈,不住点头,对纪晓岚的才思赞叹有加,君臣互动为节日增添了别样趣味。
还有位书生在元宵花灯会上,看到上联“月照纱窗,个个孔明诸葛亮”一下子被吸引住,此后茶不思饭不想,整日绞尽脑汁。多年后的一天,他路过梅园,看到梅花盛开,暗香浮动,突然灵光一闪,对出“风送幽香,郁郁畹华梅兰芳”。“畹华”是梅兰芳的字,整联对仗工整、意境优美,成为流传的佳作……
这些灯联故事,让我们看到古人的智慧与才情。灯联作为元宵节的文化瑰宝,承载着深厚内涵。它用简洁而富有韵味的文字,传递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,描绘着节日的热闹景象,也启迪着人们思考人生。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,赏灯联是一次与传统文化的亲密接触,让我们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,领略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