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版: 上一版   
下一篇

漫步长安古镇

■ 杨晓杰 (浙江)

钱塘潮声里,藏着一座被时光浸染的古镇。长安古镇位于钱塘江北岸、海宁市西部,北邻桐乡市。长安之名的由来,相传是先民对长治久安的殷殷期许。在当地还有一种说法,称江南运河的上塘河及境内主干河道为“长河”,后讹传为“长杭”,而吴语发音近似“长安”。

几千年的风雨洗礼,造就了长安这座大运河畔的魅力古镇。循着上塘河的碧波望去,镇内街道依渠而建,民房临水而筑。小桥流水、古树繁茂,一派如诗如画的江南美景。

长安镇历史上曾拥有九街、五市、七十二弄。因历经多次战乱,目前东、中、西街尚存的历史街区仅为原来的四分之一,但仍能感受到那份深厚的文化积淀。长安老街存有众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建筑,是长安镇明清时期商业建筑的代表。长安曾是运河上漕运船队的必经之地,被誉为“运河第一镇”,位于大运河诗路文化带的重要节点,曾是江南三大米仓之一,鼎盛时“千帆过闸门,米香满长街”。

我曾在长安镇上的海宁中学求学三年,海宁中学的南大门对面就是古色古香的老街。白墙黛瓦的马头墙、青石板铺就的老街、木排门的沿街店铺……总长约四公里,承载着深厚的历史与文化。

长安的古街以虹桥至长安上闸为中街,长安上闸以东为东街,东街的东面另有一街称为“东后街”,虹桥以西为长安西街。中街与东街保存了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,尤其是中街沿上塘河的水埠驳岸和民居水阁,水乡风貌浓郁,构成了古镇的标志性景致。西街北侧的传统建筑较少,但仍保留着一些保存完好的二层店铺。临水人家支起窗板,一碟酱鸭、半壶黄酒,还有老式的书店和理发店,尽显古镇的悠闲与质朴。

在古街中,有一座跨越千年依然伫立的古桥,名为虹桥。顾名思义,这座桥如虹横跨上塘河而得名。这是一座用花岗岩砌成的单孔石拱桥,桥栏石雕非常精美,是长安古镇仅存的运河古桥。桥下的运河水悠悠流过,曾目送多少漕船载着江南的稻香北上?

穿过虹桥,沿着河岸下到河边,途中会经过长安闸旧址。这是中国重要的水利系统,代表着唐宋时期的世界领先的水利技术。长安闸是江南运河中水利水运工程遗产,首创运河闸澳制,达到平衡闸道、节约水量、水利循环利用等多重目的。它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现存建筑年代最早、领先世界的标志性工程之一。

长安闸历史上包括长安新老两堰(坝)、澳闸(上中下三闸和两水澳)。现存有长安堰旧址(老坝)、上中下三闸遗址、闸河,另保留有清代的“新老两坝示禁勒索碑”、20世纪70年代的船闸管理用房等相关设施。2014年,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,长安闸作为嘉兴仅有的两个遗产点之一入选。今日的长安闸坝遗址犹存,从闸口两岸的古石上,依稀可以读出当年的繁华。

长安古镇上还有不少耐人寻味的人文景点。如千年古刹——觉皇寺,觉皇寺已有一千一百多年的历史;镇上有海宁市仅存的清代书院建筑——仰山书院。仰山书院坐落于长安镇的海宁中学内,始建于清嘉庆五年(1800年),由清代名士沈毓荪所建。阮元为之题写匾额“仰山书院”,取“高山仰止”之意。现尚存桃李门、坐春亭、更上一层楼等建筑。仰山书院是清末新政时期浙江教育改革的重要物证,为研究该时期教育教学提供了重要载体。

富有深厚底蕴的长安古镇,曾经因运河改道而失去辉煌,如今借着古运河联合申遗成功的东风,建成了长安记忆馆、宴球馆等特色文化展馆,使得长安古镇又重新焕发出昔日的光芒,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打卡。

这座尚未被人群“淹没”的古镇,安静中带着惬意。在这里,感受长安古镇的生活,时光仿佛被压缩在瓦片、运河、地砖之中,给人一种散漫而坚韧的意蕴。

长安,长安,寄托着美好的寓意,长长久久的平安。

版权所有 ©2022 人民代表报 rmdbw.cn 晋ICP备12007816
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