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徐 晟 (湖北)
春日的阳光像被清水洗过,斜斜地洒在小区的楼顶。楼下花园里的桃枝忽地擎起三两骨朵,粉白花瓣上还沾着露珠,就迫不及待地要往春风里扑。这让我想起《月令七十二候集解》里的句子:“二月中,分者半也,此当九十日之半,故谓之分。”昼夜的秤砣悬在春的腰眼,天地正细细称量阴阳的平衡。
踩着晨露往郊外走,田埂边的荠菜顶着白花,在风中摇曳成一片碎玉。农谚说“春分麦起身,肥水要紧跟”,麦苗果然蹿高了半掌,青翠里透出银霜的亮色。远处传来布谷鸟的叫声,一声声叩响春的柴扉,应和着欧阳修笔下“百啭千声随意移”的意境。
河岸的柳条垂得更低了,嫩芽像缀满翡翠的璎珞。几只紫燕斜掠水面,尾羽剪开薄雾,让人想起韦庄的“春日游,杏花吹满头”。它们衔泥补巢的忙碌里,藏着候鸟对季节的默契。对岸的油菜花开得正盛,金色浪涛间浮动着采蜜的蜂群,仿佛有人打翻了梵高的调色盘。
旧时乡间讲究“春分吃春菜”,如今城里人也兴起了这股风潮。野苋菜、蒲公英、车前草和嫩豆腐煮汤,青白相间盛在瓷碗里。母亲总说这是“咬春”,要把整个春天的清气都含在齿间。午后阳光爬上窗棂时,孩童们玩起竖蛋游戏,鸡蛋在桌面上颤巍巍立起,让人想起《清嘉录》里记载的“春分竖蛋,以验阴阳相半”。
最妙是暮色初合时分。西天燃起橘红的云霞,归巢的燕子掠过小区广场,翅膀驮着最后一线天光。谁家厨房飘出新麦饼的焦香,混着艾草的苦涩。远处传来孩童诵读“仲春初四日,春色正中分”的童音,和着布谷的啼鸣,在渐暗的天色里织成一张温柔的网。
夜色浸透窗纸时,我翻开泛黄的《荆楚岁时记》,“春分日,民并种戒火草于屋上”的记载墨迹犹新。忽有夜雨敲窗,细听却是风吹桃枝。想那暗夜里,万千花苞正在酝酿一场盛大的绽放,等明朝推开门,定会撞见满树嫣红笑立在清明朗照中——原来春的妙处,恰在这将破未破的微妙里,像宣纸上将干未干的墨痕,既含着冬的余韵,又藏着夏的野心。